三下乡|探寻历史,寻梦南门

时间:2019-09-01浏览:168

实践团队:南门村的夏天

实践时间:2020年8月7日

实践地点: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南门村

指导老师:冯硕老师

团队成员:蔡少玲、梁珏荧、刘舒璇、王珞伊、林小筱、官凯婷

项目名称:以大学生视角对珠海市斗门区南门村历史记忆保护以及其开展保护性开发利用的乡村振兴研究


实践内容

  

  

珠海市斗门镇南门村,一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民风淳朴的古村落,有着“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的美誉。随着时代发展,岁月流逝,如今的南门村在快节奏的现代,仍难能可贵地保留了一丝古韵。
近年来,广东省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旅游行业也正逐步发展。在此背景下,来自珠海不同地区、惠州学院不同专业的一群人,怀着对历史文化的探寻之心,在8月7日的早晨到达南门村。团队成员分工完毕,便兵分两路进行采访和探寻。

  ①采访进行时

  

  

团队采访了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在交谈中了解了南门村的现状,以及该村发展旅游产业的未来展望。

  

  

随后,团队深入住宅区进行简要采访。居民分享对村子变化的感悟,团队成员感受到了民风的淳朴,访谈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了。


②小小讲解员

  

  

  

与此同时,另一组成员正探访赵氏古祠。晦涩难懂的历史,在来自珠海市斗门区博物馆的小讲解员的介绍下,变得生动有趣。在和小解说员们的交流下,团队了解到更多南门村的文化信息。

小讲解员们在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又一次的精彩解说中,不仅增强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也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身边的名胜古迹,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新生力量,为乡村的振兴留下了希望的幼苗。

  

③古色古香接霞庄

  

  

  

下午,团队成员汇合后,向斗门八景之一的接霞庄出发。

夏日的接霞庄独有一番韵味,湖平如镜,亭台如画。著名的接霞庄吊桥是旧时村民们保卫家园的重要地段,拉起吊桥能防匪防抢,又能对鸡鸣狗盗之流来个“关门打狗”。

  

④多姿多彩菉猗堂

  

  

  

  

菉猗堂全名为南门赵氏祖祠菉猗堂。走进菉猗堂,队员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独特的岭南建筑文化气息,随处可见的各式雕饰:石雕、砖雕、木雕、泥塑等等;还有那更别具一格的蚝壳墙。

  

  

活动总结

追溯历史,寻梦南门。“南门村的夏天”团队,用脚步丈量了南门村,在感受历史风韵的同时也从中了解到,乡村振兴是一条漫漫长路,离不开每一份创新与支持,未来要走的路还很远、很多。

  

实践感受

我与小伙伴们在一个炎炎暑日,伴着蝉鸣阵阵,走进了美丽的南门村。平静悠久的古村,带给人无限安逸和清闲自在之感。探访之后,我们深刻体会到,文化兴则国兴,被绿水青山围绕的古村背后蕴含的文化,不应该被遗忘,而是要发挥我们年轻一辈的力量,宣传推广本地的历史文化。我们是聆听人,同时也是讲述者。代代相传,才能经久不衰。

——梁珏荧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了解到南门村的乡村振兴是利用其周边的非物质以及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利用开发,形成斗门区的独特风格。为发扬其特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斗门区政府开设了免费的博物馆小小讲解员的培训,为其后期建设、宣传打下人才基础,也为文化振兴留下了希望的种子。

——刘舒璇

  

前几天都是淅淅沥沥的阴雨天,出发那天的晴朗来得也是正好。进入村庄,兜兜转转,没摸着方向,那不如和正在打牌的村民们吧唠嗑一下。沿着南门小学的路往里走,路过小孩个个都是活泼开朗,肚皮圆滚滚,脸颊红通通,看起来孩子们都过得天真烂漫。低矮的尖头老屋子,青苔爬到人的脚踝高度,偶有几处裂开的墙缝里会钻出几瓣叶子的小草。小公园,大树底下是乘凉的老婆婆和安静的蚝墙。小巷子里几乎家家都敞开大门,村民们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都呈现在我们眼里。在阿姨家聊了几句家常,阿姨会吐槽村里不文明的现象,也会对自己儿孙满堂露出满意的笑容。接霞庄,菉漪堂,赵家祠堂,我们也一一走访了,向过去打一声招呼,祝愿长长久久。

——官凯婷

  

八月天阳光明媚,将南门村包裹在金黄的色调里。从未去过这样古村落的我,在南门村接霞庄里看到了充满诗意的凉亭、清澈却威严的护庄河、著名的接霞庄吊桥、整齐划一的石板街还有非遗横山鸭扎包;也在南门村菉猗堂看到了一个家族世代繁衍至今的有力证明、各式的雕饰、各种山水画还有有无数蚝壳按规律排列砌建而成的蚝壳墙。不得不说,除了炎炎烈日,这就是一场颇有收获的小旅行。

——蔡少玲

  

夏天的南门村独有一番韵味。这一天,我们怀着对传统文化和古村落的探寻之心,来到了南门村。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也感受到独属于这个村子的静谧与和谐以及乡间邻里的热情、淳朴的民风。老人们在谈起对生活环境变化的感受时和与我们分享经历时,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他们带着乡音的字里行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叹,也诉说着乡村振兴对古村落、对人民生活的非凡意义。

——王珞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