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 | 追寻榄雕工艺,弘扬非遗文化

时间:2023-09-19浏览:47

一、团队简介

团队名称:我的未来我做组

实践时间:2023年7月16日至7月17日

实践地点:广州市增城博物馆、广州榄雕传承基地“榄人榄园”、卢庆强老师工作室、吴俊凯老师工作室

指导老师:叶雪影、钟明俐、李伟光

团队成员:周碧莹、张敏仪、彭丹宜、洪伟虹、陈思军、尹嘉妍、王珊珊

调研方向:了解探寻非遗文化实践活动,针对广州市增城区的非遗文化——广州榄雕进行调研与研究。


二、实践内容

为了加大非遗传播力度,推动非遗传承事业取得更大进步,我的未来我做组实践团队在叶雪影老师带领下于7月16日至7月17日奔赴广州市增城区,秉承“传承榄雕非遗,弘扬中华文化”的初心,开展暑期“三下乡”调研活动。

实践团前期通过线上发放调查问卷,结合线下问卷调查和访谈当地民众的方式,切实了解了广州榄雕在当地的宣传方式和效果。


团队在博物馆门口合照


第一站:实践团前往广州市增城区博物馆了解广州榄雕的历史

博物馆讲解员李佩玲介绍了镇馆之宝——湛菊生的《赤壁游舫》。湛菊生以苏东坡等名人夜游赤壁为题材,在小小的榄雕中刻画出苏东坡、黄庭坚、佛印僧等六个神态各异的人物,小小船舫,花饰雅致,伴有537字《前赤壁赋》刻于船底。湛菊生利用家乡颇负盛名的乌榄,以精湛的技艺,锲而不舍的毅力创造出传世精品。


团队成员听讲解员李佩玲讲解广州榄雕


博物馆镇馆之宝《赤壁游舫》


馆长李伟光在采访中简单介绍了《赤壁游舫》馆藏位置及背后故事和收藏价值。李伟光认为榄雕在岭南文化中不可或缺,因此利用特制垫子及灯光将榄雕以最好的面貌展示给参观群众。谈及榄雕的未来发展,李伟光向学生们描绘其对榄雕文化产业链未来的发展蓝图:制定本土教材,学生组团研学,将榄雕带进高校课堂。另外,李伟光表示将增加对百年乌榄树的搜寻重视,望与企业合作,推广制作文创产品,重视培育新一代传承人。


团队采访博物馆馆长李伟光


团队与博物馆馆长李伟光合照


第二站:实践团前往“榄人榄园”工作室与非遗传承人周汉军老师进行深入交流学习

青砖瓦房,青苔小道,曲径通幽。周汉军在采访中倾情讲述其创造榄雕的灵感来源。他半路出家,原本从商的他深陷榄雕魅力之中,四处求艺,不断从历史古籍中寻觅灵感。其作品纵观古今,既融合了佛家问天,何仙姑典故,道家紫气东来等中华传统文化,又结合了现代时事,创造出援鄂人员胜利的曙光等富有时代意义的作品。周汉军以开放兼容的心态,致力于让榄雕非遗走进大众视野,如今已成功让榄雕走上直播间,走进高校课堂。


团队成员采访周汉军老师


团队成员拍摄周汉军老师制作榄雕的过程


第三站:实践团前往卢庆强老师的工作室继续追寻榄雕在现代的发展与创新

非遗传承人卢庆强和吴俊凯一同接受了采访,向同学们详细讲解机器榄雕与手工榄雕的区别。老师们称“手工艺人的作品相较下更具温度”。二位老师皆是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现代人喜闻乐见的作品,如卢庆强将玉石、刺绣等与榄雕结合,制作成挂坠等。面对现代快节奏与大众审美的挑战,他们仍然坚守初心,十年如一日的不断追求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作品。


团队成员采访卢庆强老师和吴俊凯老师


团队与卢庆强老师和吴俊凯老师合照


在两位老师的认真指导下,团队成员尝试在乌榄核上进行雕刻。实践团成员纷纷感慨其中不易,“质地好硬好难雕刻”“好小,手一直在抖”,上手的艰巨更增添对非遗传承人的敬佩。塑刻传世,广州榄雕非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坚守。


团队成员在卢庆强老师的教学下体验榄雕制作


三、成员感悟

周碧莹:

通过此次实践,我充分感受到了广州榄雕非遗的魅力。在博物馆里见到《赤壁游舫》馆藏之宝,色泽红润,精致小巧。

后拜访了三位非遗传承人,听周汉军老师讲述他的雕刻历程,将榄雕制作编辑成册,这是未曾预料到的。看卢庆强老师在镂雕上出神入化,雕刻的花就像真的一样在榄核上含苞待放。赏吴俊凯老师的《花舫》,惊叹于其不用任何螺丝等辅助,就能在榄核上做出几扇自由开关的窗户。

之后亲身体会了榄雕制作,榄核又小又硬,第一刀下去两只手止不住发抖,完全定不住,不仅要注意雕刻手法,还要时时在脑袋里构想下一步操作。“一刀毁,整个作废”“榄雕是做减法的技艺”愈添我对传承人的敬佩。


洪伟虹: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广州榄雕非遗技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榄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目睹了榄雕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对艺术的热爱。他们用手中的刀子和榄核,创造出一个个精美绝伦的作品,展示了榄雕的独特魅力。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榄雕传承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新发展榄雕。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让榄雕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陈思军:

经过此次调研,我们观赏到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榄雕作品,不由心生感慨“乌榄虽小,却可雕刻万千世界。”同时在与传承人周汉军老师的交谈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老师面对这份艺术的热爱以及对于年轻人传承榄雕的期许。对此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和宣传,提升广州榄雕的知名度,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让更多人认识、传承、发扬广州榄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