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简介
团队名称:土敦木华队
实践时间:2023年7月14日至7月19日
实践地点: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口街道下源村长者食堂
指导老师:梁东瑶、李文杰、曾红亮
团队成员:林雨欣、刘菁茹、吴题名、张美婷、陈思敏、张语洁、李小丫
调研方向:了解长者食堂的现状以及老人们的需求,对长者食堂的设施进行适老化设计并付诸实践
二、实践内容
下源村是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口街道下辖社区。截至2021年,下源村六十岁老人有614人,占总人口数的15.4%,存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偏高的问题。为进一步给予老年人足够的精神陪伴、满足老年人日常起居及午间餐食的需要,下源村修筑了长者食堂,解决村里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就餐难问题。但长者食堂适老化相关设计还不完善,亟待改造。因此,土敦木华队全体成员于7月14日至7月19日来到了下源村长者食堂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对其设施进行了适老化设计并付诸实践,随后邀请下源村老年人们来到食堂进行用餐体验,从而更好地调整相关改造。
实施改造,创设适老环境
在改造实施的第一阶段,团队成员们首先对长者食堂的空调安装了可调节挡板,在厕所内安装移动拖布池并将其与排水口进行连接。同时,团队对长者食堂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发现相关指标不达标准后,购置了三台空气净化器并对其进行组装。随后,团队成员对长者食堂的台阶和窗台进行了精细化的测绘,用于准备后续的改造物料。在改造工作的第二阶段,团队成员在食堂内部安装了无障碍设施,在阅览室和洗手间根据需要安装了镜子、防撞条和带有“禁止吸烟”等提示贴。同时,团队在休息区的床位上安装了可以连接工作人员办公室的紧急呼叫器。
团队成员安装空调挡板
团队成员安装拖布池
团队成员测绘长者食堂台阶
团队成员安装空气净化器
团队成员在安装紧急呼叫器
团队成员在台阶粘贴警示条
团队成员在为洗手间窗户粘贴磨砂窗纸
全面访谈,整合服务资源
团队成员前往下源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水口街道驻下源村双百社工点,与工作人员进行非结构化访谈,了解到了水口街道双百社工点的运行概况及相关工作内容,同时详细询问了社工点与长者食堂的对接情况。工作人员表示:“平时社工会对村民进行走访,积极帮助老年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活动,如:义诊、节假日慰问探望等。”
团队成员与当地社工进行访谈
食堂试营,聚焦长效发展
改造实践和相关机构的访谈工作基本结束后,团队成员开始准备长者食堂试营业的相关工作,逐步进行食堂内部的精细打扫、餐具清洁、桌椅摆放、休闲区整理等工作。7月19日,团队准备饭菜并邀请居住于下源村的26位老人于长者食堂共同进餐,餐后队员与老人们进行访谈,从而深入了解老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对长者食堂的期望和现状满意度。一位热心的长辈还带团队成员参观了老人们平时活动的场地,感受下源村的“六老”文化底蕴。
团队成员们在本次实践中身体力行,使长者食堂的相关设计更加适合老人使用。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长者食堂落地空调在就餐时只吹一个方向,使得老人身体产生不适的问题;解决了厕所内无拖布池,水龙头出水使洗手间内湿滑可能会导致老人滑倒的问题;避免了厨房油烟扩散和长者食堂装修后建筑材料污染等会导致用餐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同时,队员们将长者食堂通往阅览室和休息区的两级台阶变为缓坡道并增贴了警示条,一方面弥补了地砖颜色相同的设计缺陷,预防老人在台阶上出现踩空摔倒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使需要坐轮椅出行的老人更加顺畅地移动。团队成员通过访谈活动深入社工点和老人群体,了解核心需求、聚焦长效发展,以此实现“食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更好地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提高老年人的满意度。
团队成员在清洁餐具
老人们在长者食堂进餐
三、成员感悟
张语洁:
在为期5天的为长者食堂进行适老化改造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团队共同努力,我体会到了快乐与成就。我们为长者食堂引入适老化装置,为老人创造了更舒适、便捷的用餐环境和休憩场所,虽然整个过程有些辛苦,但当看到装置切切实实为老人带来便利时,所有的努力都变得有意义。
陈思敏:
当我们的实践成果最终落地,邀请老年人共同进餐时,我感受到了快乐和骄傲。长者们的笑脸和对我们实践的肯定让我内心充满喜悦,他们的感激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这时我明白,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对食堂环境的改造,更是给长者们带来了关心与温暖。我们的付出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通过此次三下乡我更加体会到服务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张美婷:
在本次实践中,我们对长者食堂进行调研,为后期改造打下基础。同时,采访了当地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了解存在的问题。后期我们进行了具体改造,组织了一次与老人共同进餐的活动,得到了老人们一致好评。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有效帮助了老人,看到他们在改造后的长者食堂愉快地用餐,我们也感到了快乐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