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团总支、学生组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根据省教育厅、团省委等上级部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全国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校团委决定组织开展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助力脱贫,共奔幸福小康
二、活动时间
2020年7月—2020年9月
三、参与对象
惠州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
四、总体思路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2020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鼓励学生结合相对贫困地区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的工作要求,在家乡就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突出主题。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和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回信精神为重点,结合阅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访谈实录,通过深入的社会实践,深刻领会新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伟力,深切感受人民领袖春风化雨般滋养青年心灵的精神魅力,从而更加自觉地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 确保安全。以保证学生健康安全为首要前提,严格遵循当地疫情防控要求。活动开展前,做好安全预案。根据地方疫情形势动态调整工作部署,如遇突发情况,应立即暂停相关地区的活动,妥善做好有关安排,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线上为主,线下结合,当地为主,就近就便开展。省内为主,严控省外,线下主要以我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为主。
3.创新形式。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今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要注重探索创新“互联网+社会实践”新模式,鼓励师生采取“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等网络形式开展。积极开展“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征集”“2020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实践调研报告征集”“镜头中的三下乡”等系列线上活动,推动线下线上融合联动。以学院自主,鼓励组团,鼓励各学院可发挥特色专业优势,与其他学院聚合优质资源,组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五、奖项设置
1.团体奖
(1)优秀组织奖:奖金2000元,评选对象为各二级学院团总支;
(2)优秀项目奖:一等奖2500元、二等奖2000元、三等奖1500元、优秀奖1000元。
(3)优秀宣传奖:1000元。
2.个人奖
(1)优秀指导教师(1500元):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帮助指导团队优化活动方案,能深入到实践活动中,真正起到带领实践团队、指导实践活动的作用,所指导实践团队实践成果突出。
(2)优秀个人(800元):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优异、贡献突出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个人。
六、活动内容
本次社会实践鼓励以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学业帮扶、科普宣讲、垃圾分类、网络文明志愿等为主题,实践形式包括参观考察、学习体验、调查研究、宣讲报告、政策宣传、艺术创作等。鼓励同学创新实践方式,不聚集不扎堆,不跨区域流动,可灵活采取网上、网下方式进行。
(一)“宣传理论政策,体察国情民生”——理论宣讲及国情观察实践活动
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开展宣讲报告、学习座谈、调查研究、政策宣传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开展参观考察、国情调研、学习体验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凝聚你我之力,挥洒抗疫汗水”——疫情防控实践活动
引导大学生坚定爱国意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疫情防控之中,专项鼓励团队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参与到疫情防控之中。主题可围绕但不限于以下分项:
1.“疫”线志愿服务。鼓励支持身体健康的大学生在做好自身安全防护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协助所在单位、镇街、村居、社区组织的检查登记、体温检测、路口查控、卫生清扫、消毒消杀、走访调查等疫情防控活动,力所能及地为防疫献力量,为他人献爱心,给社会送温暖。
2.“疫”线感恩成长。挖掘身边抗疫工作人员的优秀事迹和精神,广泛收集抗疫模范事迹,了解抗疫先锋奋战历程,分享平凡岗位上的伟大奉献。利用网络新媒体宣传战“疫”榜样、弘扬抗“疫”精神,传播中国战“疫”好声音。
3.“疫”线观察调研。组建青年宣讲团,聚焦防疫常态化背景下的社会治理、科技创新、复工复产复学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利用线上调查、访谈、查阅资料等手段,深入了解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疫情之下人们的生活状况,宣传有借鉴意义的做法经验和积极成效,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
(三)“探寻专业特长,规划职业生涯”——结合专业就业实践活动
广泛动员在校生在“展翅计划”平台建档,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发展就近就便选择暑期实习,寻找适合自己专业的实践机会,从而规划职业生涯,也可以充分利用家乡资源,助力家乡建设,服务地方建设。
(四)“发展乡村教育,燃放青春能力”——“两帮两促”乡村教育专题实践活动
响应团省委联合省扶贫办开展“青年云支教”乡村学子学业提升计划,围绕支援贫困地区青少年教育,组建在线“云支教”团队,在线开展“云支教”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和协同惠州市优秀教师资源,以“互联网+教育扶贫”的创新模式,为惠州地区有学习困难的贫困青少年提供在线教育支持。
(五)“投身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乡振专题实践活动
深入广东乡村调研,走访村落名人,重温村落历史,记录乡村发展,展示乡风文明,以微视频、微信推文、调研报告、动漫、海报、图片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宣传推介,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建设。(详见《关于举办2020年多彩乡村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附件15))
充分发挥电商在群众脱贫和乡村振兴的作用,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进行电商扶贫,以服务贫困县和贫困地区的发展为核心,开展特色农业产品,文化产品等销售和推广活动。(详见《“青春助农直播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附件16) )
(六)其他类实践活动
除以上专项实践外,活动鼓励团队聚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注社会焦点,充分认知国情。发挥青年学生的热情去服务社会,投身实践,增强能力,发扬专业特长,并以独特的视角,丰富实践的选题,创新实践项目的形式与方式,开展别具一格的实践活动。
七、工作安排
(一)申报要求
1.此次活动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申报,团队组建可根据活动主题及内容,确定实践课题与目标,详细规划实践方案,招募团队指导老师与学生;同时鼓励学生以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方式,根据自身优势组建团队。
2.各团队须由5-12名学生及1-3位指导老师组成,同时须有1名学生担任队长,队长要求具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及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实践过程中须有1名指导老师全程带队指导(团队归属于队长所在学院或学生组织,每名学生可参加两支队伍,但最多只能担任一支队伍的队长,每位指导老师可指导团队数目不得超过3支)。
3.团队按要求认真填写《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立项申报书》(电子档,附件1)提交至各二级学院团总支,由学院进行评审后,各学院团总支根据《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推荐名额分配表》(附件17)将推荐项目汇总上报至校团委,并于7月13日下午5点前将《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申报书》(电子档)和《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立项申报项目汇总表》(电子档,附件2)发送至校团委社会实践部电子邮箱(hzutwshsjb@163.com,命名格式:二级学院/学生组织+2020暑期申报材料)。
(二)立项工作
校团委将于7月中旬组织专家对各推荐项目进行评审,确定:
1.校级重点团队;
2.校级一般团队。
被立项为校级重点的项目给予800元启动经费,校级一般项目给予500元启动经费。除校级立项团队外,各二级学院团总支自行组织院级立项团队并跟进指导,各二级学院的活动组织情况将作为优秀组织单位的评审依据。
(三)实践实施阶段
1.各实践团队在积极投身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求按规范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以网络为主,根据自身所长和所在地区实际情况,通过线上调查访谈、在线辅导援助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并结合团队选题切实将实践工作落实到位,积极调研实践,力争取得实际成果。
2.各团队要做好实践活动的宣传、记录及资料整理工作,形成具有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调研成果,如实践活动新闻稿、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实践论文等。
(四)结项表彰
实践活动结束后,各实践团队提交实践活动成果,校团委将于2020年9月下旬以书面和答辩结合的形式组织评审,评审内容包括实践团队活动总结、社会实践论文或社会调查报告、活动照片、媒体报道、PPT成果汇报、新闻稿等。
八、工作要求
1.精心组织,突出育人实效。
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把它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团员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表现应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团内评优、推优入党的重要参考依据,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团员彰显先进性的鲜明标志。各二级学院的参与度(包括团队数量、参与人数、参与率)将作为全年共青团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
2.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实效性。
(1)校团委将为校级实践团队成员统一购买保险,请各团队填写并核对相关信息(团队名称、实践时间及地点、队长、团队成员姓名及身份证号),于7月17日下午5:00之前将《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级实践团队信息表》(附件3)电子档发至校团委社会实践部工作邮箱hzutwshsjb@163.com。(备注:7月15日左右公布立项结果)
(2)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各学院应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并在实践团队出发前做好思想动员,安全、技能培训。各校级社会实践团队必须制定安全教育方案和安全预案(参考附件4),每位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都必须亲笔签署《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承诺书》(附件4-1),承诺书内容可依据提供的样本,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修改。承诺书电子档一式三份,学生本人、学院、学校团委各持一份,于7月17日下午5:00之前,以学院为单位(电子档即可)提交校团委邮箱hzutwshsjb@163.com。
3.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覆盖。
(1)各实践团队要在活动开展中广泛使用“三下乡”标识和“灯塔工程”标识,并加强与“广东学联”新媒体平台的联动互动。团队队员可撰写活动感受,以留言形式发送到“广东学联”微信公众号,格式为“#xxx大学(学院)xxx项目/团(队)#+内容”。实践团队,尤其是开展“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征集”“2020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实践调研报告征集”“镜头中的三下乡”等系列线上活动的团队,可通过gdsanxiaxiang@126.com向广东学联投稿,投稿内容应包括实践团队简介、特色做法、队员们所获所得(文字、图片资料)和项目成果。各二级学院要注重社实践成果的总结和分享传播,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校园媒体等渠道,加强对活动中优秀个人及团队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突出实践育人作用。宣传稿写作要求及规范详见附件5。
(2)每支团队需指定一名宣传员,定期报道实践团队社会实践活动的精华,内容包括实践团队简介、特色做法分享以及队员们通过实践活动的所获所得等文字资料500-1000字左右,以及5-10张高清原图和4分钟左右视频的网盘链接(如有),在活动结束3天内统一发至校团委社会实践部工作邮箱hzutwshsjb@163.com,(命名格式:学院名+团队名称+暑期“三下乡”工作简讯,注:图文分开,并列放入同一文件夹)。
(3)每学院需指定一名通讯员,加入“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三下乡通讯员”微信群,实时报送新闻报道信息,并于7月17日下午5:00前将《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宣传信息员信息统计表》(附件6)发至校团委社会实践部工作邮箱:hzutwshsjb@163.com。
4.加强总结,完善考核。
在暑期结束后,各学院要做好成绩认定工作。通过团队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社会实践报告、调研论文、实践工作简报、微电影展播、摄影大赛等多种形式展示、扩大实践成果。
各学院团总支需在9月18日下午5点之前将学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附件7),以及各校级实践团队实践活动报告(要求及格式参考附件8)、各奖项申报表(附件9、10、11、12)及校级立项项目完成情况汇总表(附件13),统一汇总后报送至团委312办公室,电子版发至校团委社会实践部工作邮箱hzutwshsjb@163.com,校团委将于2020年9月中旬以书面评审和答辩会结合的形式组织评审,对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个人、成果进行评比表彰。
九、联系方式
校团委办公室2529160
朱 静15219124754
劳卓基 13286632381
张晓婷 14715283648
柯玟玟 17727271507
附件:
附件1: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立项申报书.docx
附件2: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立项申报项目汇总表.xls
附件4: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全工作实施方案.docx
附件5: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宣传稿写作规范.docx
附件6: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宣传信息员信息统计表.docx
附件7: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doc
附件8: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告格式要求.docx
附件9: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申报表.doc
附件10: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申报表.doc
附件11: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宣传奖申报表.doc
附件12: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老师推荐表.doc
附件13: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立项项目完成情况汇总表.xls
附件14: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交材料清单.docx
附件15:《“青春助农直播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docx
附件16:粤志办发〔2020〕10号《关于举办2020年多彩乡村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PDF
附件17:惠州学院2020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推荐名额分配表.doc
共青团惠州学院委员会
2020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