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三下乡 | 清远瑶寨之行,带你领略瑶族文化之美

时间:2019-09-01浏览:235设置

摘要:清远瑶寨,欢迎你!

微行队
实践时间:2019年7月8日至2019年7月12日
实践地点:清远市连山县、连南县
指导老师:王俊
团队成员:黎谦、朱紫莹、王柳青、麦翠诗、吴楚莹,共5人
调研主题:关于清远瑶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实践调查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清远瑶族人民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瑶族村落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学与传媒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微行队”开展“关于清远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的实践调查研究,深入瑶族地区了解瑶族文化。
七月,夏日炎炎,骄阳似火,却也阻止不了微行队前进的步伐,带着蓬勃的朝气和抖擞的精神,队员们来到清远市开始了这一趟短暂而充实的社会实践之行。在这一片传统淳朴的土地中挖掘瑶族的历史文化,在一件件特色产物中感受瑶族人民的智慧与热情。

  

  

位于连山县吉田镇的佛山希望小学里,有外聘的瑶族传统文化传承人作为学校活动课程的老师,还设有专门的瑶绣教室。瑶绣老师为队员们介绍并演示了瑶族反面绣,一针一线让团队感受到了瑶族人民的智慧与心灵手巧。

  

  

在造访连山县三水民族小学时,由于时间还早,孩子们热情地向队员们展示了瑶族传统长鼓舞表演。在采访中,校长详细地描述了民族教育特色现状和分布,在提到目前的师资力量时他脸上流露出了无奈之情,但孩子们出色的表现却让他不由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无论如何,我们不会放弃孩子们的教育”,校长的一句话让人印象尤为深刻。无论是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还是师资以及基础设施的限制,这一片纯净的热土都不缺少回归故乡,关心当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赶路人。

  

  

来到云上瑶家,微行队受到了当地原住民的热情欢迎,婆婆还亲自帮队员们穿上瑶族服饰。山上人家自给自足,每一肉一菜,都是瑶家人的汗水,队员们感叹于可口的饭菜之际,更多的是为瑶族人家的热情淳朴所感动。

  

  

踏过铁索桥,走过红军亭,团队领略了邓小平同志带领的红七军留下的足迹,大炮、巨石、宣誓词,还有石壁上面厚厚的青苔,每一份宁静都在向来访者倾诉着这里的历史变迁。

  

  

  

在连南的中国瑶族博物馆里,从世界各地区的瑶族分布、瑶族村落经济作物、耕作工具的变迁到瑶族各种习俗、乐器和饰品,似是在向团队讲述瑶族的前世今生。

  

  

  

来到连南千年瑶寨,在瑶山脚下是为方便山上居民们的生活,搬迁下来聚居的政策房屋。队员们感慨于瑶族人民对当地山景的保护,也为党对人民对乡村发展的关心充满了无限感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人们真正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了解瑶族的传统习俗文化之时,便会为之折服并感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真正了解到文化的传承是需要多方一起努力的,缺一不可!只有真真正投入到实践中,才会明白绵薄之力也能成就大力量。

  

  

一次获益匪浅的暑期社会实践,让微行队深感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也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在党的乡村振兴政策政策下,在清远瑶族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意。

  

实践感想
麦翠诗:这次的实践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热情好客接待我们的每一位瑶族人民了。他们没有因为我们是外来的汉族人而树以戒备,没有因为我们只是普通的大学生而敷衍对待,而是热情地为我们提供食宿、交通上的帮助,耐心、负责地为我们讲解瑶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细节。几千年的瑶族文化,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热情好客、谦逊友善的瑶族人民,才能够得以生生不息地发展,一代接一代地传承。

  

吴楚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去清远连山的路上虽然很辛苦,经历了八小时的车程,但是我们既然选择来这里就应当克服一切困难,这才能体现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将来的竞争中更能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忙碌的五天“三下乡”实践活动,似乎只是刹那间的转瞬即逝,心中难免有些不舍。

  

王柳青:经过五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我对瑶族文化从起初的懵懂到最后的喜爱,群山连绵,瑶族人民的淳朴与热情,以及那里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嘈杂,有的是一番别样的宁静,这次的实践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为探寻瑶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之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我们必将身体力行,尽自己所能,把瑶族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