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时间:2020年8月1日至8月3日
实践地点: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小洲村
指导老师:申东城、劳小敏
团队成员:涂露菲、高晓莹、巫敏丽、周文静、吴立基
调研方向: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小洲村近年经济、生态、文化的保护发展和存在问题。
活动背景和小洲村概况
当今社会,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我国作为一个城乡二元社会,乡村的发展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占相当重要的比例,传统村落发展的同时也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湾区和美丽乡村的建设计划,为传统村落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小洲村,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道的自然村,位于海珠区东南面,四面环水,形似小岛,村域面积4.3平方千米,河网密布。 小洲村拥有悠久的历史,有古村墙、祠堂、书院、民宅等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其中的代表有登瀛码头、小洲牌坊码头遗址。
活动过程
队伍查阅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对小洲村的现状与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小洲村历史悠久,位于广州市老城区海珠区,临近广州海心沙公园、广州大学城等景点,旅游区位十分重要。有大片生态果园,主要产业是农业(水果)。同时艺术家把小洲村作为开展艺术创作的平台,各种艺术展览活动经常在小洲村举办,引起广泛关注。
8月1日早上11点,团队准时到达小洲村。首先打卡了小洲村最著名的景点小洲人民礼堂,这是上世纪的建筑,颇具年代感。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建于清朝的粤梅简公祠,屋檐的设计也十分具有岭南特色。小洲村的蚝壳屋是广州市内保存最好的蚝壳结构建筑,蚝壳屋是岭南特有的民居建筑,真的惊叹古人的智慧,居然能想到用蚝壳来建房子,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村内保留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共24处,基本都保留得非常好。
与村民对话之后,队员们了解到今年来小洲村比以往热闹了许多,一家接一家的店铺出现在村内,人流量明显增多了不少,游客的增多也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日常生活交通出行都比以往要便利许多,同时团队也从村民口中了解到小洲村发展建设中的一些存在问题,比如生态环境不够好,文化设施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
游走在小洲村的村道上,能看到许多文化创意店铺,与小洲村的整体风格一致,不会显得突兀。走访小洲村,队员们依然看到一些不足,例如环境不够好,地上有不少垃圾,有些路段的河涌也散发着异味,随处可见的手脚架和建筑材料。
总结
习惯于大城市的车水马龙,大家都表示很少有机会来到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村落,每一位成员都获益匪浅。通过实地考察队员们才真正地意识到保护传统古村落的重要性,更让我们意识到保护传统古村落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事,这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与支持。
队员心得
近期走访了广州小洲村,对小洲村的特色建筑、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等做了调查。小洲村在2012年被选为广州市首批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乡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确实取得了成效,交通设施变好了,村民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旅游业发展,历史文化、特色建筑、当地饮食、住宿等也形成一条较完善的产业链,小洲村的水果产业依然是主要产业。但是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并不是一个短时间的项目,需要长期规划,走访小洲村,我们依然看到一些不足,如历史文物保护不够到位,生态环境较差,基础设施不足等。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需要社会上更多人的关心和帮助,不能让传统村落逐渐消失。
——涂露菲
本次社会实践,从查阅资料、写立项申报、设计问卷、开展调查到实地访谈,每个环节都让我对美丽乡村政策和大湾区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让我对于传统村落寻求创新发展的美丽设想和实践面临的挑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触。小洲村所透露出的典型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和独特的文化意象,造就了小洲村的与众不同和发展优势,但在其发展之路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选择,给小洲村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难题。寻求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相协调,成了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磨合、探索的项目,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正像小洲村的发展一样,是需要每一个居民的参与和努力和时代的机遇,才造就了今天的小洲村。
——巫敏丽
在整个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主要通过网站获取和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到了一些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小洲村作为传统村落并且作为广州市美丽乡村的试点,无疑在近些年的村民自治、产业特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作为传统的村落,在这个城市化迅速发展中的大城市里,仍然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特色产业发展不足等许多困境。在这一过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村落作为文化遗产被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村落面临的冲击,意识到村落自身在政策的支持下需要主动寻求发展,并探索可行的发展对策。
——周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