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三下乡 |走进客家围屋,品味客家风韵

时间:2021-09-01浏览:211设置

一、团队简介

团队名称:客韵寻踪小队

实践时间:2021年8月1日

实践地点:惠州市惠阳区

指导老师:叶志平

团队成员:郑旭艇、赖娴娴、王丽华、陈奕彤

调研方向:以碧滟楼、会水楼、会龙楼为例,调研惠州市惠阳区的客家围屋建筑特色



二、活动内容


第一站

惠阳区·秋长镇·周田村——碧滟楼


在建军节九十四周年之际,团队来到了有着“铁军”称号的叶挺将军的故乡——惠阳。团队的第一站是碧滟楼,又称碧滟围,是清代著名华侨领袖“吉隆坡之父”叶亚来的故居,同时也是惠州地区一幢典型的客家传统四阁楼围屋,由泮池、禾坪、堂屋、横屋、角楼等组成,居室区又细分各设置“天井”的单元,形成“九天十八井”之佳构。房梁多有以花鸟走兽为主题的浮雕、通雕,加以金漆彩绘的木雕。






第二站

惠阳区·秋长镇·周田村——会水楼


会水楼是叶挺将军的祖屋,由泮池、禾坪、堂屋、横屋等组成,建筑风格为三堂两横围屋。禾坪前面为泮池,正面开三门,中间的为中轴祠堂大门,梁架及撑角上有木雕,墙上有壁画。刚进门厅,人们就能看到木屏门,屏门背面门板上写着“司马第”三字;进入中厅,六柱后墙承重,后置活动开启木屏门,梁架上有精美的木雕;最后来到上厅,上厅中间放着神龛,是用来供奉祖先灵牌,神龛上刻“南阳堂”,左右牌联为“祖德源流千载远,宗枝奕叶万年长”。但受天灾水患且年久失修,造成部分房屋现成危房现象,现楼内已无人居住。



第三站

惠阳区·秋长镇·官山村——会龙楼


会龙楼是广东客家围屋的优秀代表,整体呈长方形,是由泮池、禾坪、前围、堂屋、横屋、角楼、望楼等组成的城堡式客家围屋。围屋门楼后浮塑“为善最乐”四个大字,字四周及四角碉楼上仍保存有精美的灰塑图案,院落内部梁架上的斗拱、驼峰、梁枋、雀替、屏风等分别刻有花鸟、人物、吉祥等图案,并漆以金彩,显得金碧辉煌。墙体壁画以人物花鸟为主,寓意深刻,引人入胜,非常精美。碉堡楼为锅耳形烽火山墙,其顶饰为一葫芦形饰物,四角碉楼及中座“魁星楼”屋脊上分别砌有民间卷纹式灰塑。因此地暂不对外开放,团队小组只观察了会龙楼的整体外形结构,但即便如此,团队也不禁为客家人民的智慧赞叹不已!





三、队员心得

郑旭艇:

游走在实践的路上,可谓是“五步一楼,十步一围”!惠阳区的客家围屋分布广泛,在前往碧滟楼、会水楼、会龙楼的途中,我们还路过参观了叶亚来故居、大塘面围屋、崇芳楼。客家围屋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泮池、角楼、天井等无一不令我们驻足考察。作为客家文化的结晶,客家围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巧夺天工的建造技艺,也是蕴含在建筑之下的家乡情怀。

王丽华:

通过本次实地调研,我对客家围屋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惠阳客家围屋在整体结构和内部细节上与现代楼屋相比差异很大,碧滟楼、会水楼和会龙楼其泮池、居室、庭院和天井格局独特,木雕、屏风和房梁等独具特色,可谓是一种建筑艺术。当地自然环境优美宜居,居民更是热情好客。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惠州客家围屋的了解和关注度,号召人们保护客家围屋,守护客家传统优秀文化,留住客家乡愁。

赖娴娴:

即便是作为客家人,在参与此次实践调研活动后,我也依旧收获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客家围屋是客家人民淳朴、勤劳的传统精神的结晶,是客家人民智慧的象征。走近围屋,就像是走近了客家人民的生活。希望这些围屋能得到更好的保存以及传承,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来了解客家围屋,也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客家围屋的守护者和传承人。

陈奕彤:

在此次实践中,我们选择了碧滟楼、会水楼和会龙楼三大地点对客家围屋进行探究和考察,这三大围屋虽距离不远,但建筑的风格和结构差异仍是很大的。其屋檐的结构,大门的建设、墙壁的油印、屋内设施等都有其蕴含的深意。在调研期间,我们还与周边的居民进行了谈话交流,对客家的人文风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的同时能体会到客家围屋的建筑智慧,收获颇多。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