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简介
队名:未来教育队
实践时间:2021年7月10日至7月30日
实践地点:惠州市惠城区惠南学校
指导老师:包国滔、王秋花
团队成员:王昱东、郑洱柯、罗珊珊、陈俊浩、刘静音、李佳茹、王贤纯、钟思婷
调研方向:以惠州市惠南学校为例,立足基础教育,通过当代初中德育教育现状,探寻师范生成长之路。
包国滔老师和未来教育队队员在惠南学校调研与刘主任、曾小玲老师合影
二、最新动态
随着师范认证的广泛开展以及《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的实行,培养师范生的师德践行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惠南学校是惠州举行德育教育成效较好的学校,以惠南学校为例有利于汲取优秀先进的经验和措施,对惠州学院师范生的培育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
为深入了解当代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方式,探寻师范生成长之路,未来教育队采访了相关课程的老师。负责师范生教学论教学的张小平副教授谈到,针对师范生的师德教育,从学生进校开始就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师德是学生源自内心的一种自我需求,对此老师起导向示范作用。同时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教师技能,用四年时间给出了十年承诺,为学生将来考证、考编,满足基础教育提供助力。从事德育教学的胡娇副教授与队员进行了关于“教育教学”的交流,谈到培养师范生的德育教学技能,就是在为师范生将来执教后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打下基础,并从大学师范生培养的角度了解了当代初中德育教育的现状,从而为师范生成长之路提供重要的启示和更高的要求。
实践队员采访张小平副教授
实践队员采访胡娇副教授
为深入了解当代初中德育教育现状,团队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联系采访了毕业五年内的毕业生。此次团队采访了就职于惠城区第三十九学校的徐旭怡班主任、惠南学校的刘晓静老师、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的中学一级教务处副主任冯翠玲老师、惠州市惠城区水口中学的陈若兰老师。通过此次采访,队员们不仅了解了学校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老师应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及其经验教训,还听老师分享在教师职业道路上面对不同学生应该采取不同教育方式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师姐们都热情地与队员们分享她们的师范生成长历程和就业后对于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这些经验与交流都令正处于师范生培养阶段的队员们感触颇深,同时对未来的教师职业之路充满了期待与敬意。
实践队员采访刘晓静师姐
实践队员采访冯翠玲师姐
为更加深入了解当代初中德育教育现状,未来教育队队员在惠州市对初二学生张知白的家长庄丽丽进行关于“家校共育”的线下采访,在采访中,家长谈到德育大于学习成绩,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而学校方面也表示,学校十分重视德育教育,会利用假期让孩子们进行内务整理;一周做一餐展示评比,有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但较多的活动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而家长自身也十分重视家庭的德育教育,会在课余时间带孩子去养老院、农庄体验,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
实践队员采访张知白家长
在指导老师包国滔的带领下,未来教育队联系并采访了惠州市惠城区惠南学校德育主任刘主任和名班主任曾小玲老师。刘主任热情地和队员们分享了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既高度重视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比如在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举行了“童心向党”的义卖、参观叶挺纪念馆、红色宣讲等活动,也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培训,组织外出交流,开展班主任技能大赛和拓展活动等,帮助老师涵养师德师风,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从而更好地实施德育教育。曾小玲老师也热情地和队员们分享了平时开展德育工作的经验和情况,如宣传大语文思维,渗透育人思想,并提出针对考后教育,学校采用了“视频+文章+家访”的形式,有力地为孩子着想,也为惠州学院在校师范生提供了教育教学研究路线和规划意识的建议。在采访结束后,曾老师送给队员们曾小玲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果书籍。
曾小玲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果书籍
之后,团队在惠南学校举行了“全心向党,奔腾向前”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活动分为四部分:观看背景视频、党史竞答、诵读红诗、展绘图景。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同时,在党史竞答部分,实践队员们特地加入了惠州当地的抗日历史文化,宣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惠州本土的红色文化;一首《感谢你,热爱你》的红歌朗诵,更是表达了同学们对党的热爱与支持;最后在实践队员的引导下,同学们纷纷描绘了在自己心中2049年建国百年之际的美好蓝图。本次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旨在令同学们在感恩现在与憧憬未来之中,时刻怀有一颗“全心向党,奔腾向前”的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德育教育活动现场
未来教育队队员与惠南学校学生合影
为深入了解当代初中德育现状,未来教育队从学生、家长、老师三个主体出发制作并发放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三、成员心得
刘静音:
在此之前,我对德育有所耳闻,从小到大体验过最多的德育活动—班会课,但那都是我作为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次我们的调研让我渐渐开始从老师的角度找寻举行一场德育实践活动的方法,我认识到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老师的指导作用和学校家庭德育活动常态化多样化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在与德育主任的交谈中,我对德育主任的育人理念,即老师教孩子一年就要关注到孩子的一生深受震撼,“教育一直在路上”的理念让我更加明白书本上所说的教育有即时性与延时性。虽然老师当下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所起作用不太明显,但未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学生还是多少会受到启发的。这次访谈也让我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要想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单单靠学校教育是做不到的,更加重要的其实是家庭教育。这启示我们,未来走上教师岗位后,一定要注重家校合作,打通家校沟通的渠道,让家校协同育人成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一大推力。
罗珊珊:
很高兴可以参加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还有一直给予我们指导与帮助的老师。我们通过对一线初中教师、初中生家长、从事教育教学老师三大群体的采访,了解了初中德育教育的情况和当代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德育教育离不开好的老师,而培养、成为一名好的老师也十分不易。通过实践我明白了大学期间应不断提高师范生技能和注重师德师风的教育,步入教师队伍后更要不断学习,顺应时代对教师群体要求不断提高的变化,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郑洱柯: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立足基础教育,多次前往惠州市惠南学校进行调研,了解当代初中的德育教育现状,同时我们也采访了多位从事师范生教育的老师,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张小平老师在采访中说过的一句话:“师德是培养不出来的,它是发自内心,源于自我的。老师、家庭、社会给予的只能是一种导向作用。”的确,一个老师她想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老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自己对自身的期待,她可能会受到自己曾经遇见过的老师的影响,也可能会受到来自于家庭、社会等其它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老师的成长。
李佳茹:
当前的学校教育十分重视德育工作,作为在读师范生,非常开心能够成功的开展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教师访谈、学校参观、问卷数据分析等调研活动,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品德发展状况、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情况、中学德育工作的流程与创新形式等等。通过对这些方面与自己那个时代的中学教育的比较,我对当前中学教育的方式和要应对的困难有所改观,也有更全面地了解。这些都使我对自己未来的教育教学有更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更清晰的规划;有更美好地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