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三下乡 |探寻非遗之美,助力城镇发展

时间:2022-08-20浏览:221设置

一、团队简介

团队名称:青青草原

实践时间:2022年7月10日至7月12日

实践地点: 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大吴村,潮安区凤凰镇

指导老师: 林培琪

团队成员:苏润婷、余淑格、李思祺、孙泽锋、刘毅、林思雨、黄鸿羽、刘祥麟、李海峰

调研方向:探寻非遗之美,助力城镇发展——以潮州市潮安区大吴村、凤凰镇为例



二、实践内容

潮州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蕴非常深厚,它拥有二十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多种省、市级非遗。在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基础上,团队充分开发其文化与商业价值,并推动其传承与发展,这是弘扬潮州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

为了更好地深入了解木雕、泥塑和工夫茶的文化,团队抵达潮安区郭少俊木雕艺术馆、大吴泥塑博物馆和凤凰山茶园,对其进行参观调研。


 团队参观泥塑博物馆


团队拜访潮州市茶农协会


在与郭奕辉大师的交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木雕这项技艺需下较大的功夫和花较长的时间进行学习,所以许多人很难坚持下来。同时,虽然目前该艺术馆推广木雕的方法较多,但是推广范围还比较有限。

 

团队成员采访郭奕辉大师


在博物馆讲解人员的带领之下,团队成员了解到了每一件泥塑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蕴,其中,一些泥塑作品也包含着潮州当地的戏曲文化和我国的经典著作内容。每一件泥塑作品都栩栩如生,它们都体现了手艺人对其场景的想象和自身高超的技艺。

 

博物馆讲解员为团队成员介绍馆内作品


为了帮助当地茶农解决种植等问题,助力城镇发展,退伍军人陈正盛先生及与他志同道合的茶农自发组织了“潮州市茶农协会”这个公益性的协会组织。


 团队成员采访茶协领导


团队成员采访村民


通过线下的调研研究,团队成员总结了助力本团队所调研非遗项目的方法措施。

1.高校开设非遗文化公共课,积极邀请非遗传承人进入课堂,高校也可构建相关的交流中心和开展假期非遗实践活动,让不同区域的大学生都了解潮州非遗并亲身体验非遗产品的制作,推广潮州非遗的知名度。

2.推动非遗产品与旅游业相结合,引导行业从业人员和游客树立起欣赏、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非遗传承发展客观规律的意识和理念,并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发展。

3.积极推广非遗产品“互联网+”技术,宣传潮州非遗文化产品售卖平台app--潮州通,宣传潮州非遗产品的销售渠道。


三、成员感悟

余淑格:

此次三下乡活动我们去往了潮州,我的收获颇多。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坚持”,郭少俊等大师如此成功,离不开他们的坚持,在他人放弃时坚持,在面对困境时坚持,他们的经历鼓舞了我,今后我也要做一个不轻易放弃的、坚持不懈的人。

林思雨:

在活动中我了解到了许多不同的非遗文化。每位传承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为适应新时代的变化而积极创新,宣扬非遗文化。此次我收获颇丰,体会到多样的文化,感受到不同的风土人情。作为大学生,我的力量虽小,但我也愿意为非遗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黄鸿羽: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有幸能与手艺人展开交流,从交谈中,我意识到非遗的重新兴起需要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也发现了非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光明前景。参与此次三下乡之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了当地非遗文化和经济两者的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互利共赢关系。

返回原图
/